我的生活现在过于简朴,除了旅行和生活必须品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开销

先简单回顾一下去年定的目标:

  • 马拉松全程四个小时内跑完
  • 英语达到 CEFR 的 C1 水平
  • 滑雪教练证
  • 去阿勒泰滑雪
  • 去看万里长城
  • 项目能活下去
  • 发出市场价的薪水

个人生活

我的生活现在过于简朴,除了旅行和生活必须品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开销

旅行

今年只出去玩了五趟

  • 欧洲之行(40 天)
  • 日本樱花之旅(4 天)
  • 219 自驾(32 天)
  • 张家界马拉松(5 天)
  • 阿勒泰滑雪(12 天)

不过我平时周六周日是不休息的,出去玩的时间基本上和双休差不多

欧洲之行

去趟欧洲,感觉滤镜破碎了,欧洲没那么美好

日本樱花之旅

主要是上次去日本没玩够,刚回来就又申请了日本的签证。眼看签证马上要到期了,就去看看樱花吧

219 自驾去西藏

早在几年前我就有这个想法,这回终于实现了

张家界马拉松

今年终于恢复跑马拉松了,报名张家界马拉松,景区门票免费!

阿勒泰滑雪

终于去新疆滑雪了

买的设备

今年其实买了非常多的东西,清单可能会太长,只放一个最推荐的吧

Apple Watch 编织单圈表带,虽然很贵,但这个特别舒服。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防水

img_9673

看的书

基本上都集中在历史和地理上了

今年感觉看的书挺多的。然后拿尺一量,一共才 0.6m。也没看多少书啊,真就不学无术

比较推荐的书有:

  • 《技术为径》
  • 《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》
  • 《透过地理看历史》
    还有一本电子书《激荡三十年》,这个强烈推荐

img_3875

小结

今年一共写了 47 篇周报(三种语言)。自驾去西藏那六篇还是没补回来

明年计划:

  • 今年一年一篇博客都没有更新,明年要更四篇。争取一个季度一篇
  • 周报可以继续坚持下去
  • 公司规模翻两翻
  • 跑两场马拉松
  • 去非洲

公司状况

人员没有变化,非常稳定。还是两个兼职。实习生还是增加。

本质上还是初级和高级人员的比例严重不平衡,然后没有足够的利润去支持高级工程师的薪水

有一件事情很清楚,明年必须扩张,实习生太多导致人员比例严重不协调(初级人员太多,高级人员太少)。如果想发展,就必须扩张,不然明年和今年情况差不多

培训

我曾经有段时间非常不理解,为什么实习生效率这么低。刚开始觉得可能是 Push 力度不够,疯狂 Push。没有效果,然后加钱,发现也没有效果。最后发现培训,这回有效果了

《格鲁夫给经理人的第一课》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:

效率低无非就两张情况「没动力」和「不会做」。我反复确认过了这群实习生就是「不会做」

那就加大培训力度,鉴于都是研究生了,自学能力应该都没啥问题。就迭代出了一个自学清单: Neo Developer

什么?你说你学不会?要不要和你们导师解释一下你为什么学不会?

项目

大部份项目都不方便透露(保密协议),搞了很多项目。本质上我们就是搞外包赚的钱

产品线

长期做的产品只保留了两个 Live777 和连一个稳定版本都没发的 WOOM(原因是因为年初准备砍掉,年底有客户买单了,可以接着搞)

明年预计有三条产品线,其实我特别想只留一条,这样精力太分散了。但又不能停,大量的实习生没事做。而且项目也严重不足,一条产品线根本消化不完这些人,而且两条线有客户,搞出来就有收益

产品和项目的边界

这个问题之前想的很明白,但现在好像又变得不明白了,

很多时候,我就在想产品和项目有什么区别

产品不是就是若干个小项目的合集吗?

Live777

这算我们的核心产品吗,实际上这个一个巨亏的项目。我们应该放弃这个转而使用其他的开源实现吗?开源真的有意义吗?

WOOM

感觉似乎找到了一点方向,也在缓慢迭代产品

???

先卖个关子吧,准备做点和硬件结合的产品。然后融合 live777 和 WOOM 打通底层逻辑,形成生态闭环

关于开公司的这件事

很有趣,和财务和销售和各种渠道打交道。对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转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

最近很明显的感觉,主将无能累死三军。正确的方向远胜于加班

以下都是个人一些浅薄的见解

高标准的待遇来自超额的利润

实际上我也想发出很高的工资,创造极客风范的公司,可实际上这些需要超额利润的支撑。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出来的

或者说你融到了非常多的钱,打造这种团队。但当回归自由市场,超额利润是否能够维持才是这种氛围是否能维持下去的关键

超额的利润

说起来很简单,本质上就只有垄断才能获取超额的利润,其他的都会很快被模仿和超越

这种情况无非只有两个路线可以走:特许经营 和 规模效益

在中国本质上国企就是特许经营。民营企业只剩下规模效益一条路径可以走。这样的话很自然就是融资然后快速拉大规模,降低边际成本

融资?

这件事情挺可笑的,投资机构想听宏大的故事。但保障现金流才是一个公司活下去的根本。要么去编造一个专门针对 VC 优化过的故事,要么就不要去理 VC。

这里有一件事非常可笑的事是:一群没有开过公司的投资人来指导你如何开公司。创业圈里有一种怪像,有投资才能创业。这就好像是公式化给出的答案一样。事实上,这个开放世界是没有标准解的

有项目在,公司就能活下去。活下去,才有资格去谈发展。

开公司很难

做一家很垃圾的小公司光活下去就已经非常难了,想做一家伟大的公司那个更是难上加难

远程工作

远程工作很酷,我也想做一家这么酷的公司,但事实上远程工作对团队要求非常高,管理成本其实非常大。或者是 80% 以上的人都不适合这种模式

总结

这件事情太复杂,每次创业感受都不一样,我要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,哪个是错的,或者根本没有对错。本质上还是:你到底想做什么?

但这就回到了一个非常抽象的事情:企业的愿景是什么?

时代在变

从美国封杀 TikTok 开始,我意识到这个时代变了。不要看媒体怎么说,要看实际是怎么做的(看立法和关税)

之后到企业发展会进入到下一个版本,谁能最先探索出这个版本的答案,谁就有机会成为独角兽

我注意到过去几年的科技企业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在适用了(抄国外的产品靠 GFW 占领国内市场)

很多人的企业都在迷茫,但我不知道这个答案。甚至我不知道我的判断是否正确。因为创业本质上就是赌博